耳廓重建有著悠久的歷史,目前的耳廓重建術,是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的。耳廓重建往往需要某種材料作支架,以保證重建耳廓的外形。目前,有的醫(yī)生選用患者自體肋軟骨,也有人使用硅膠塊來重建。自體肋軟骨因為是病人自身組織,無抗原性,容易塑形,術后一般無并發(fā)癥。但因在胸壁上切口取軟骨,創(chuàng)傷相對較大,術后局部疼痛,痛苦相對大些。硅膠塊來源比較容易,亦易塑形,不需要另作切口。但硅膠作為一種異物置入組織常常引起一些不良反應,如傷口感染、切口不愈、支架裸露招致手術失敗,所以多數(shù)醫(yī)生采用病人自身軟骨作耳廓支架。但由于耳部很薄,且形狀復雜,再造的耳朵一般很難達到完美的形態(tài)。
耳前長了小肉贅,醫(yī)學上稱為附耳,是一種先天性發(fā)育畸形,可以用外科手術方法切除。此手術一般出血不多,傷口疤痕不明顯,手術后也很少復發(fā)。切除后對面容美觀有改善。這種手術由口腔頜面外科施行。
招風耳是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畸形,一般為雙側性,但左右兩側不一定完全對稱。正常耳廓與頭顱側面約成30o角,從后面看時,耳甲與頭顱約成90o角,耳甲與耳舟亦成90o角。如果是招風耳,耳甲與頭顱大致為90o角,但耳甲與耳舟之間的角度則大大增加,或完全成180o。因此,聳立在頭顱上,嚴重地影響了面部的美觀。矯正招風耳,首先要在耳后作縱形切口,以暴露出耳軟骨,并在軟骨上作兩條弧形切口,然后把兩側軟骨緣縫合,就會在耳外側面形成耳廓的形態(tài),再切除耳甲的部分軟骨,最后在耳后切除多余部分的皮膚。